咨询热线

40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刘祚昌先生是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文章作者:佚名    时间:2024-03-28 01:02:23

刘作昌先生(原名刘希仁),1921年5月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的一个农民、学者家庭。 其父刘国琏曾是清末贡生,有深厚的文史造诣。 曾长期在辽阳、沉阳任教。 刘先生自幼受家庭熏陶,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历史文化。 我上小学时,日本发动“九十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建立伪“伪满洲国”。 学校强迫学生学习日语,进行奴化教育。 这深深激起了刘先生的民族义愤,深感自己作为“亡国之奴”的耻辱。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先生满怀爱国热情,于1939年离家到北京辅仁大学学习社会经济学。 后来,由于战事扩大,刘先生再次南下,途经上海、香港、广州,后转学到大后方昆明,就读于西南联大政治系,不久就调到历史系。 受到西南联大自由、民主氛围的影响,刘老师学习如饥似渴。 他聆听朱自清、闻一多等多位著名学者的讲座,并与同​​学畅所欲言地讨论国内外大事和志向。 两年后,转入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系。 在这里,他曾选修著名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讲授的《中国学术思想史》课程,使他受益匪浅,为他学习中国历史文化、走上中国学术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奖学金。 同时,他对外国历史,特别是欧美近现代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他感到近代中国诸多灾难的根源在于“无知”。 他决心选择历史研究作为一生的事业,用历史来开展“启蒙”工作,启迪人们的思想,消除人们的“无知”。 他特别热衷于美国历史的研究,希望用只有200年历史的美国的成功经验来激励中国人民努力奋斗。 他的学士论文题目是“罗斯福新政”。 (1) 从此,他把一生奉献给了美国历史的研究。

1946年至1948年,刘先生先后在沈阳东北大学补习班、东北大学预科、长春大学等学校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刘先生在长春东北大学(后改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任讲师,讲授世界近代史。 在这里,培养了新中国最早一批世界史工作者。 毕业后,他们被分配到全国各地,在各大学开设世界史专业。 东北师范大学已成为中国世界史的“摇篮”。 1956年,刘先生调任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 当时,他正值干劲十足、出成绩的黄金年龄,却因性格耿直而被扣上右派的帽子。 此后,他长期受到政治上的歧视和攻击。 文革期间,他再次遭到打击、批评,被送进“牛棚”劳改……然而,种种磨难并没有让他倒下。 他忍辱负重,以顽强的毅力开展研究工作,为日后辉煌的学术成就奠定了基础。

粉碎“四人帮”后,刘先生在政治上获得解放,在学术研究上焕发青春活力。 他的成就层出不穷,各种荣誉和称号也随之而来。 1978年,担任硕士生导师,开始招收文革后第一批世界史研究生。 1980年被评为教授。 1986年任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年获美国“富布赖特学者”称号。 1988年被评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98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先后当选为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历史学会理事,华人世界近代史学会、中美史研究会顾问,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兼任山东省历史学会名誉会长。 他还多次应邀访问美国参加学术会议并进行研究和讲学。 刘作昌先生是我国世界史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在全国重点大学教授世界近代史的人中,有不少是他直接或间接的学生。 1978年以来,已培养硕士生22名、博士生3名。 这些人也成为各地高校世界史学科的骨干力量。 退休后,刘先生虽然已经80岁了,但仍然往返于中国、加拿大、美国之间。 他仍然十分关心学院、系的教学工作和世界史学科建设。 每次回国,我都要给学生做学术报告。 他还继续写作,在去世前出版了130万字的杰作《杰斐逊全传》。 他一生致力于世界史和美国史的研究。

刘先生在世界史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但他的研究重点是美国史,而且他对美国史的研究成果令人瞩目。 他一生对美国史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0年,他主要借鉴苏联的研究成果,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阶段:1970-1978年,开始突破苏联历史体系的束缚,直接使用第一手英文资料,尽可能避免公式化、教条主义倾向,书写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国历史。 第三阶段:1978-2006年,走上独立研究的道路,利用第一手英文资料进行独立研究,在批判性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观点新颖的文章和书籍……据初步统计,他已撰写美国历史论文30余篇,专着4部,译着1部。 早在1954年,他就由华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美国独立战争简史》。 这是中国历史学家领域研究美国历史的第一部著作。 “拨乱反正”后,他迎来了学术研究的收获季节。 197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美国内战史》。 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撰写的最高水平的美国史学术专着。 刘先生晚年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托马斯·杰斐逊的研究中。 杰斐逊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他是美国民主思想的创始人和《独立宣言》的作者。 他决心把这位伟人介绍给中国人民,让更多人进一步了解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制度。 他查阅了数百本英文原版书籍,积累了数百万字的信息和卡片。 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系列有分量的文章(2)。 他历时五年撰写专着《杰斐逊传》,198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1994年,他与邓洪峰合译《杰斐逊文集》(第一、二部分,1994年版)三联书店)。 2005年出版130万字的巨著《杰斐逊全传》(第一、二卷,齐鲁出版社,2005年版)。

刘先生主要研究杰斐逊的思想,因为他认为“他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民主思想特别让我感动。 在迫切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今天,中国青年重要的是要认识和理解他的思想,必然会产生良好的积极影响。”(3)经过努力和探索,他提出了一系列有别于美国学者的新学术观点,他指出杰斐逊有独特的人生观,即: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天然权利和人生目的,政治自由和经济安全当然是幸福的先决条件,物质享受是幸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对于人类来说,精神上的幸福更重要。美满的家庭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其次是读书,这是人生的乐趣。从人生观来看,杰斐逊的人文思想诞生了:1.在人与人的关系中,重视友谊和道德而不是金钱;2.在人与物的关系中,人是第一位的。 杰斐逊继承并发展了英国的自然权利学说,包括生命权、自由权、追求幸福权和革命权。 杰斐逊对暴政和暴政深恶痛绝。 他认为,防止暴政最可靠的手段有三个:第一,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辨别力,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利。 二是通过三权分立、相互制约来维持权力平衡。 同时,各级政府通过上述措施来分散权力、限制权力。三是通过人民监督和革命暴力来反抗暴政和压迫。

作者进一步阐述了杰斐逊如何将其民主思想付诸实践。 他在以下几个方面展现了一个政治家应有的风范:担任总统时,他始终把自己视为人民的公仆,施政方针以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为基础。 为了建立一个理想的小农共和国,他实行改革,精兵简政,压富济贫,实施了一系列巩固美国民主制度的措施。 他用和平手段取得了路易斯安那,使美国领土扩大了一倍,为美国“西进”奠定了基础。 此外,他还做了大量弘扬道德的工作。 作者总结了杰斐逊的一生,指出:他“是一位罕见的集杰出思想家、杰出学者、杰出政治家和杰出道德家于一体的伟人”。 他的民主思想是“留给美国人民和全世界人类的重要而宝贵的遗产。他的人格魅力一直以来对后人有着巨大的启发。他的人文主义将对当今这个金钱至上的世界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万物皆有,人欲横行,崇尚唯物主义。”(4)

除了杰斐逊之外,刘先生还特别喜欢另外两位美国历史人物林肯和道格拉斯。 他总共写了6篇有关林肯的文章。 (五)中外学界对林肯的研究多集中于政治和经济视角,而刘先生却能够纠正一些受极“左”思想影响的负面观点和结论,并找到了一条独特的途径。从林肯的个人生活中学习。 从他的性格和道德品质出发,具体论述了他的政治才能,将林肯写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 高尚的道德品格和政治家才能,使他能够倾听和接受人民的批评和意见,顺应历史潮流,顾全大局,勇于这样做。 他纠正错误,做出力挽狂澜的历史性决策,解放黑奴,颁布《宅基地法》,进行军事改革,从而赢得了内战,奠定了他历史伟人的地位。 此外,刘先生还大胆推翻了因极“左”思想影响而长期被贬低的非洲裔领导人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判决,并客观公正地评价他的一生:“他的前半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黑人解放斗争中,代表了美国数百万受压迫黑奴和自由黑人的利益,为黑人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黑人解放。黑人奴隶的解放与他的名字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活动家,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和思想家。” (6)

刘先生不仅热爱美国历史人物,而且对美国两次革命的研究也有着深厚的造诣。 他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将两次革命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对于独立战争,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英斗争和政治经济领域,而忽视了内部的民主改革。 这就淡化了这场革命的重大意义。 刘先生主编专着《美国独立战争简史》和主编《世界通史》。 《近代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和《世界史》。 《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及相关论文(7篇)弥补了这一缺陷,突出了内部政治经济改革,纠正了以往学术界的一些谬误。 他指出:在独立战争期间,美国也进行了深刻的改革:政治上,通过了民主州宪法和国家宪法,将《权利法案》写入国家宪法; 扩大了投票权; 在一些州,它促进宗教自由和教育改革; 经济上,废除了契约奴役、半封建的大土地制度,废除了北部和中部各州的奴隶制,禁止了西北地区的奴隶制; 同时也指出了改革的不足之处。 这位先生总结道:美国革命的特点是温和而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他在研究美国内战史时,力图突破前苏联和极左思潮的影响,尽量避免公式化、教条主义倾向,大量使用了英文第一手资料。 。 他写了一系列的文章,除了前面提到的关于林肯的文章之外,他还讨论了许多与内战相关的重大问题,例如南方黑人的土地问题、废奴运动、宅地法案、武装等。黑人。 (8)在专着《美国内战史》中,他首先着眼于写历史人物,“通过人物的思想、活动甚至性格来再现历史事件和过程”。 其次,他“着力书写黑人的血泪史,不仅写黑人在南方奴隶制度下的苦难,还写黑人的英勇斗争和解放后的喜悦与失望。” ” (9)他坚持实事求是,把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内战生动地呈现给读者。 在观众面前,介绍了当时美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

先生的另一个领域刘的研究是美国政治制度的研究。 他的贡献是证明北美殖民地有大量的民主成分。 人们长期以来认为,北美的英国殖民地是一个黑暗的专制社会,充满了民族压迫、宗教专业化、阶级剥削、契约奴役和黑人奴隶制。 但刘先生经过研究,力排众议,提出北美存在很多民主因素,主要包括: 1、由于选民财产资格限制宽松,绝大多数白人居民拥有选举权。表决权; 2、按人口和选区确定众议院席位的代表制,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3. 选举产生的议会; 4、没有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法律上人人平等; 5、绝大多数重要官员和委员是选举产生的; 6、地方自治。 他还具体阐述了北美议会制度,分析讨论了北美议会的起源、形成、特点和历史意义。 进而得出北美存在的这些民主因素有利于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独立战争期间和战后的美国政治制度铺平了道路。 (10)

刘先生研究美国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中国古代历史和古代文学来研究美国史,这在中国学术界是罕见的。 王先生精通中西学,对中国古代文字和历史有着深厚的功底。 因此先生的作品文笔生动,文字简洁优美,措辞飘逸。 例如,作者在写杰斐逊时,使用了许多中国古代的成语和事件来比喻和描述杰斐逊。 他将杰斐逊与中国历史上的伟人子产、诸葛亮、文天祥、方孝孺相比较。 他们的行为、思想、成就无不体现了孔子所倡导的“仁”字。 这种写法在中国人写的外国人物传记中还是很少见的。 其次,作者把杰斐逊写成一个“人”。 作者用大量丰富的史料,详细地描述了传记生活的琐事,写出了传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仅生动具体、有血有肉,凸显了传记的个性特征,而且使读者读起来如临其境。 沉浸在场景中,使人物更加栩栩如生。

刘先生的美国史研究受到中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美国内战史》被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学者撰写的美国历史专着中水平最高的著作。 该书收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他的《杰斐逊传》以其优美的文笔、缜密的逻辑、精辟的阐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赞誉。 国内各大历史期刊纷纷评论,该书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奖一等奖。 他的文章《浅谈托马斯·杰斐逊的民主思想》(《历史研究》,1980年第10期)被译成英文,发表在《中国历史研究》(《中国历史研究》,1981年春)上。美国。 优越的。 1981年,美国《弗吉尼亚季刊评论》(1981年夏)发表美国学者的文章评论,称“中国人发现了杰斐逊”。 这篇文章荣获《历史研究》优秀论文奖。 1993年,刘先生应邀出席美国国会图书馆主办的“纪念杰斐逊诞辰150周年学术讲座”,并在会上作学术报告,受到热烈欢迎。 刘先生还获得了山东省和国家的多项荣誉和奖励(见前面的介绍),并担任中美史研究会顾问。

林肯真的解放黑人了吗_林肯解放黑人历史英文_1863年林肯解放黑奴的背景

刘先生之所以取得辉煌的学术成就,是因为他高尚的品格。 他认为人生不应该无所作为,而应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履行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 只有这样,人生才有意义,才不会荒废。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历史学家,应该有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历史教学和写作履行自己的责任,介绍国内外特别是美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作为参考,使人们可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启蒙,从精神无知中解脱。 这样,才能避免反右运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类似的历史悲剧,中国才能走上政治民主、经济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刘先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这是他取得人生成就的根本原因。 他视“学习为自己的财富和生命”。 (11)他读书写作,不分节假日,从未间断。 如果他一天不读书、不写字,他就会寝食难安。 那张三英尺高的桌子对他有一种磁性的吸引力。 每当他坐在台前,手里端着一杯茶,手里拿着一支笔,思绪就会像小鸟一样飞翔在知识的王国里,他会感到无限的快乐,仿佛“到了仙境”。依靠风和羽毛”。 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他一写就感到极大的“享受”。 他谈到享受物质金钱,节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幸福”。 他认为,一个人如果只懂得吃、喝、玩,那他就和“动物”没有什么区别。 读书写作是最大的享受,其中的乐趣是金钱买不来的,外人也无法理解。 虽然后来退休定居美国,但他仍然坚持每天写作,写出了百万字的巨著。

他有毅力,有毅力。 他经常用《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勉励自己。 无论做什么,一旦选择了目标,他就会坚持下去,不达到目标就决不放弃。 为了锻炼自己的身体和意志,他每天早上都攀登千佛山,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从未间断,一连几十年。 当下大雪或下大雨的时候,山顶上往往只有他一个人。 1957年,因性格耿直,被打成“右派”,遭受政治歧视。 大跃进期间,他还参加了“大炼钢”,下乡进行劳动改造。 他有四年多无法上台演讲。 但白天工作结束后,晚上他就埋头读书。 这时他才忘记了身体上的疲惫和精神上的痛苦。 “文革”浩劫中,他被红卫兵批斗、殴打、抄家,但他的科研工作却从未停止过一天。 有时我站在批评会上,脑子里仍然在思考学术问题。 在厨房工作时,他曾利用午休时间翻译了欧文的《史记》十万余字。 当他写《美国内战史》时,正是他遭受政治打击最严重的时期。 他以惊人的毅力到处收集书籍和资料。 他多次自费去北京图书馆复印资料。 有一次,他连续抄写材料25天。 当他花了几年时间写出几十万字的手稿时,手稿被红卫兵抄写丢失了。 他没有灰心,又开始写作。 这本近50万字的书又花了三年时间写成。

刘先生非常重视“德”。 他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 教育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 他治学严谨,写作一丝不苟。 每当他对选词造句有疑问时,他都会向辞海请教。 他在文字上反对机会主义和粗制滥造,最看不起“曲学阿谀奉承”或阿谀奉承的小人。 他为人正直,有正义感,做事光明正大,清正廉洁。 他在各个方面都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 他编辑教科书并担任学术审稿人。 他坚持原则,敢于直言,不怕得罪别人。 他从不让学生在职称评定时“走后门”,而是让他们与其他人公平竞争。 有一次参加会议时,主持人轻视了一位知识分子,他就走开了。 这样的例子还在继续。 刘先生虽然去世了,但他们的学术思想和高尚品质将永远成为我国世界史学界和美国史学界的宝贵财富。

指数

林肯解放黑人历史英文_1863年林肯解放黑奴的背景_林肯真的解放黑人了吗

(1)(3)(9)(11)刘作昌:《我如何研究美国历史》,《文史哲》,1986年第2期。

(2)《略论托马斯·杰斐逊的民主思想》,《历史研究》,1980年第10期; 《杰斐逊与美国》,《历史研究》,1994年第2期; 《杰斐逊、麦迪逊与共和党的崛起》,《历史研究》,1996年第2期; 《杰斐逊改革美国土地制度的宏伟计划》,《美国研究》,1987年第4期; 《杰斐逊的独特风格》,《文学、历史和哲学》,1990年第3期; 《杰斐逊与《美国宪法》,《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论杰斐逊的农业乌托邦》,《美国研究》,1989年第3期;《论杰斐逊的教育思想》,《山东社会科学》 ,1987年4月号;《杰斐逊与弗吉尼亚学会的民主转型》,《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

(4)刘作昌:《杰斐逊传记全集》,齐鲁出版社,2005年7月,序言第18页。

(5)《林肯新论》,《历史研究》,1991年第3期;《林肯、黑人与奴隶制》,《光明日报》,1964年1月29日;《林肯解放黑人的历史真相》,《历史《月刊》1965年第8期;《论林肯》,《美国史论文选》(1984年);《论林肯》,《开封师范学院学报》1978年第1期;《论林肯的政治家才能》,《美国历史学报》山东师范大学《》 5、1984年第4期; 《道德玻璃》,《外国历史名人传记》(现代第2卷),重庆出版社,1984年; 《对非裔美国领袖F.道格拉斯的评价》,《世界史》研究动态》1979年第1期

(6)刘作昌:《道格拉斯与美国黑人解放运动》,《历史》1979年第4期。《道德玻璃》,《外国历史名人传记》(现代第2卷),重庆出版社,1984年; 《对非裔美国领导人道格拉斯的评价》,《世界历史研究动向》,1979年第1期。

(7)《论美国第一次革命的成就》,《美国史随笔》(1981—1983),三联书店,1983; 《独立战争与美国人民争取民主改革的斗争》,《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第2、4期; 《美国独立与独立宣言》,《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5、6期; 《北美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历史教学》,1957年第1期;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重商主义政策的反应》《贵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1、2期。

(8)《美国人民争夺西部土地的斗争与宅地法问题》,《世界历史》,1979年第10期; 《马克思论美国内战》,《文学、历史和哲学》,1952年第3期; 《美国奴隶制的起源》,《历史月刊》,1981年第4、5期; 《美国内战起因初探》《文学、历史和哲学》,1953年第3期; 《美国内战期间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历史月刊》,1964年第9期《美国内战与黑人武装问题》,《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77年第6期; 《美国南方黑人的土地问题——美国黑人解放斗争的历史钥匙》,《历史月刊》,1965年第4期。

(10)《美国殖民时代的议会制度》,《历史研究》,1982年第1期; 《论北美殖民地社会政治结构中的民主因素》,《文学、历史和哲学》,第3、4期,1987年。

地址:英语口语培训-在线英语教育    电话: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博鱼·(中国)官方网站-BOYU SPORTS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2022048672号    网站地图